2025-02-07
来源:沐沐讲数币
从货币发展和改革历程看,货币形态随着科技进步、经济活动发展不断演变,实物、金属铸币、纸币均是相应历史时期发展进步的产物。
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,货币的形态也在悄然发生变革,数字人民币应运而生。
数字人民币(即“e-CNY”)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。数字人民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,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,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,与实物人民币等价,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,支持可控匿名。
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(M0),将与实物人民币并行发行,以数字形式实现价值转移。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对公众的负债,以国家信用为支撑,具有法偿性。人民银行会对二者共同统计、协同分析、统筹管理。
数字人民币,作为我国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,正处在稳步扩大试点的阶段,其交易金额持续增长,产业链也逐渐成熟。这一变革不仅关乎支付方式的便捷性,更深刻影响着金融稳定、经济发展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。
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扩展至17个省市的26个试点地区,涵盖了华北、东北、华东、华中、华南、西南和西北等地区。
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分布情况
地区 | 地点 |
华北地区 | 北京、天津、河北省 |
东北地区 | 大连、济南、青岛 |
华东地区 | 上海、江苏、杭州、宁波、温州、湖州、绍兴、金华、福州、厦门 |
华中地区 | 长沙 |
华南地区 | 广东、南宁、防城港、海南 |
西南地区 | 重庆、四川、昆明、西双版纳 |
西北地区 | 西安 |
数字人民币已在生活消费、交通出行、工资支付、理财投资、电子商务、跨境支付等诸多领域广泛推广应用,交易规模显著增长。
1月24日,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召开新闻发布会上,公开数据显示:截至2024年底,青岛市共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920万个,累计交易151亿元,支持数字人民币结算商户门店63万个;济南市共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413万个,累计交易334亿元,支持数字人民币结算商户门店62万个,在同批次试点城市居前列。 在零售消费、政务民生、教育医疗、交通出行等主要支付领域实现全覆盖,持续打造“数币+”金融生态圈,全力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。2024年以来,两市积极拓展数字人民币试点领域,重点应用场景不断取得新突破。 青岛市打造“上街里”、西海岸新区“乔家洼市场”等数字人民币特色街区,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券2000万元,实现主要旅游景区和餐饮行业支持受理数字人民币。全网上线全国首个“延迟扣费”模式轨道交通数字人民币无网无电支付项目,实现了数字人民币硬钱包“全介质、无障碍”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。参与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跨境收付测试,累计开展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跨境收付业务3900万元。打造全国首个以数字人民币结算的碳普惠平台——“青碳行”APP,累计注册用户突破600万,碳减排量20余万吨。 1月24日,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暨外汇管理工作会议,总结2024年工作,分析当前形势,部署2025年工作。会议要求,2025年要不断提升外汇服务便利化水平,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范围,保障支付服务便利性,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,优化货币金银管理,提升征信服务水平。 1月17日,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、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举行2024年新闻发布会。会上强调,2025年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将系统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。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。 会议表示,2024年,深圳持续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,全国首发可视硬钱包产品,在全国率先落地数字人民币APP“碰一碰”硬钱包收款功能,为打通硬钱包在出租车、小微商户等领域的受理渠道提供了创新、实用的实现路径。 为加快构建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应用生态,全国首推“可碰、可视、可扫”数字人民币硬钱包,让老年人、学生、外籍来华人士等群体支付更便捷。同时在机场、口岸等重点区域布设36台硬钱包自助发卡机,推动超2.3万家商户、3.6万部终端设备、100余条公交线路支持“拍卡即付”。 此外,深圳市还积极推进跨境应用场景建设,落地多笔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跨境支付业务,为企业、个人提供更快速、成本更低和更安全的跨境支付和结算。 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发布数据显示,2024年,深圳地区运营机构开立的数字人民币钱包数量增加超800万个,累计流通业务金额较年初增长近七成。 1月21日,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召开2025年海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会议。会议表示,2025年持续优化金融管理与服务效能。久久为功提升支付服务便利性。加力推进数字人民币全省全域试点,持续提升数字人民币使用覆盖面、活跃度和创新性。